霜降凝华·荆芥固根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霜降凝华·荆芥固根,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见辛香融入火焰,火苗顿时化作青金色,如一条小龙般钻入冰柱。冰柱内的霜华君忽觉心口一暖,睁开眼时,竟见断琴琴弦上的霜花开始融化,露出底下的朱红色丝弦。她指尖轻拨,琴弦发出清越之音,竟与荆芥的辛香产生共鸣,冰柱上的裂纹开始蔓延。
“趁此机会,快引动龙脉之气!”青儿对荆芥草灵喊道。二人双手相抵,以灵力为桥,将荆芥的辛温之气与日精灯的纯阳之火注入冰柱。霜华君趁机施展“凝霜引”,但见冰柱中的寒泉之水渐渐化作雾气,与荆芥香气融合,形成一道青金色的光带,顺着长城旧址蜿蜒而去,正是重续的龙脉。
第四回 霜降烹茶温塞北,荆芥燃烛照胡天
冰柱轰然碎裂,霜华君脱困而出,手中断琴已修复如初,琴弦上缠绕着荆芥的嫩芽。她轻抚嫩芽,眼中泛起泪光:“多谢两位仙子,此琴名为‘霜华’,曾伴我镇守塞北千年,如今终于能再奏《阳关》。”青儿见她鬓间霜花已化作荆芥花瓣,微笑道:“荆芥种子既已苏醒,塞北的春天便有了希望。”
三人联手施展仙法,以荆芥嫩芽为引,引导龙脉之气重新注入大地。但见长城脚下的霜雪渐渐消融,露出底下暗红的荆芥根系,根系周围渗出露珠,竟带着淡淡的暖意。牧民们惊异地发现,自家毡帐旁的荆芥竟在霜雪中抽出新芽,叶片上的冰晶如水晶般剔透,却不冻手。
霜华君取来铜壶,以融雪煮荆芥根,顿时香气四溢,辛香中带着一丝清甜,如塞北的阳光穿透云层。牧民们饮下茶汤,只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直达四肢百骸,眉梢的霜花竟化作汗珠滚落。“此茶名为‘塞北春’,”荆芥草灵微笑道,“可驱寒暖中,最宜霜降时节饮用。”
第五回 霜天牧马歌吟处,芥草成毡岁月长
是夜,明月照彻长城,牧民们在荆芥田边燃起牛粪火,煮着羊肉,饮着荆芥茶。霜华君坐在篝火旁,轻抚霜华琴,奏出一曲《霜降吟》,琴声中既有塞北的苍凉,又有荆芥的温暖,竟让空中的霜花纷纷化作萤火虫,绕着篝火飞舞。
青儿与荆芥草灵坐在毡帐前,看火星溅入星空,听牧民们用蒙语唱着新编的歌谣:“霜降无霜草自青,荆芥为药可通神,胡天夜暖琴音起,万里山河共此心。”荆芥草灵轻抚身边的荆芥苗,轻声道:“塞北苦寒,荆芥能在此扎根,全凭一股坚韧之气。你看,它的根系已深入龙脉,今后就算再大的霜雪,也冻不坏了。”
青儿点头,取出花仙谷的“塞北笺”,将今日之事刻于笺上,系在霜华琴的琴弦上。夜风拂过,笺纸发出沙沙轻响,与琴声相和,竟成一曲天籁。从此,每逢霜降,塞北牧民便会在长城脚下举行“荆芥祭”,以新鲜的荆芥嫩叶饲喂战马,用荆芥根煮水擦拭兵器,传说这样可使战马不畏寒霜,兵器不染锈迹。
而那株受过龙脉之气滋养的荆芥,从此成了“塞北灵草”,叶片上的霜花永不融化,却又触感温暖,牧民们称之为“无霜之芥”。每当霜降来临,人们便会采集它的种子,撒向草原深处,让这份温暖随着北风,传遍千里塞北。正是:霜降凝华寒彻骨,荆芥固根暖塞北,一曲琴音通天地,留得芳名万古垂。欲知立冬之后荆芥又将谱写何等传奇,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