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一盘定胜负
绝版的楠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5章 一盘定胜负,四合院:从广播员开始整顿禽兽,绝版的楠神,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枫笑着答道:“相传,我国最早的鲤鱼养殖者正是那位助越王勾践击败吴王的范蠡。
据说勾践战胜吴王后,范蠡婉拒了越王的重用,选择归隐,与西施泛舟五湖。
离开吴国后,他定居齐国,凭借经商天赋赢得齐威王青睐,投身养鱼业,而他所养的鱼正是鲤鱼。”
林枫话音刚落,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
众人愣了一下,随后纷纷放声大笑。
“小林啊,你这‘据说’可真是神转折!”
老周笑着调侃道。
老赵点点头:“不过我认为小林说得有道理,那个年代除了鲤鱼还能养什么鱼呢?我完全认同他的观点。”
“我也很赞同!”
老康夹起一块鱼肉慢慢品尝,吃得津津有味。
大领导也笑着附和:“小林虽然用玩笑的方式讲述了这段历史,但其实并非毫无根据。
我也支持他的看法。”
老周顿时感到有些尴尬。
夫人在一旁笑道:“难怪小林能当图书馆馆长,果然学识广博。
你们几个加起来怕是都比不上他的知识储备。”
众人无言以对,最终决定举杯畅饮。
“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敬小林一杯!”
\"干了这一杯,小林再跟我们聊聊这道剁椒鱼头的故事。\"
大领导招呼一声,众人举杯敬酒。
林枫豪爽地喝完,又为大家添满。
大领导他们用筷子夹起剁椒鱼头品尝。
\"太美味了!\"
\"这真是我吃过的最棒的剁椒鱼头!\"
众人纷纷夸赞。
林枫也尝了一口,确实味道绝佳。
他笑着说:\"这剁椒鱼头是湘菜中的名品,据说和清代科学家黄宗宪有关。\"
\"据说当年黄宗宪因官司逃亡,途经湖南一个小村庄,寄宿农家。\"
\"农夫捕到一条大鱼,农妇做成佳肴招待。\"
\"鱼肉煮汤后,用自家辣椒切碎与鱼头同蒸。\"
\"黄宗宪吃后难以忘怀,回家后改良成菜,就有了剁椒鱼头。\"
\"后来这道菜成了湘菜的经典代表。\"
林枫娓娓道来,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开眼界了,原来这剁椒鱼头背后这么有意思。\"
大领导又夹起一块鱼肉细细品味,点头称赞。
第一更!
大家一起吃着鱼,又喝了点酒。
这次在大领导提议下,边吃边听林枫讲每道鱼的来历。
大家都觉得很新奇有趣,还能学到知识。
\"小林,给我们说说松鼠鱼的故事吧。\"
\"我知道松鼠鱼是苏菜,以前吃过几次,但不知道有什么典故?\"
大领导夹起一块松鼠鱼笑着问。
老康、老周、老赵及领导夫人也跟着尝了尝,都赞不绝口。
林枫也吃了一块,味道果然很好。
他笑着说:\"松鼠鱼是江苏的传统名菜,因形状像松鼠而得名。\"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省已有“松鼠鲤鱼”
,据传他曾品尝过,后来演变为“松鼠桂鱼”
。
《调鼎集》记载:“取季鱼,去骨,裹蛋黄,炸至金黄,制成松鼠状,再用油、酱油炖煮。”
这里的季鱼实为石斑鱼,这一记载间接证实了乾隆年间存在“松鼠鲤鱼”
的可能性,因书中不少菜品出自乾隆与嘉庆年间。
现代松鼠鱼承袭了松鼠桂鱼的传统,但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
古时松鼠鱼是挂蛋黄糊,如今改拍干淀粉;古代炸后加酱油炖煮,现在则是将调制好的卤汁淋上即可。
此外,现代松鼠鱼不仅形态更加逼真,口感也更佳,酸甜适口,远胜古人作品。
林枫侃侃而谈,生动有趣地讲述着关于松鼠鱼的历史渊源。
老赵听得目瞪口呆,惊叹道:“林枫,你真是博学多才,连《调鼎集》这样的古籍都研究得如此透彻,我只闻其名,从未细究。”
身为大学校长的老赵自诩见多识广,却在林枫面前感到自己的学识浅薄。
林枫笑着回应:“只是偶然翻阅时留意到了这些内容,恰好记住了。”
老康品尝了一口松鼠鱼,连连称赞:“长见识了!”
领导夫人同样对这道菜赞不绝口。
众人纷纷向林枫表示敬意,大领导提议大家举杯敬他一杯。
林枫谦虚推辞,却仍被劝下一杯。
276年
大领导指着那盘水煮鱼,笑着问林枫:“小林,这种做法的鱼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红辣椒,让我觉得这应该是道川菜。”
林枫笑着回答:“大领导说得对,这是我第一次做这道菜,灵感来自水煮肉片,就叫它水煮活鱼吧。”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愣住了。
谁能想到,林枫竟现场创作了一道新菜。
泱泱中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美食无数。
许多美食背后都有故事。
有些古人因一道菜而名留青史。
例如宫保鸡丁,就是清代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
随着宫保鸡丁广受欢迎,丁宝桢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各地,至今为人所知。
再如东坡肉,是苏东坡亲手所制,其故事也流传至今。
没想到,面前的林同志竟也在众人面前自创了一道菜!
这道菜色香味俱佳,名为水煮活鱼。
大领导知道,这六条鱼都是林枫从湖中捕捞的,运回来时还活蹦乱跳。
林枫给这道菜取名“水煮活鱼”
,非常贴切。
“小林,你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能自己创菜了。”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品尝这道水煮活鱼。”
大领导带头夹起筷子,邀请众人一同品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