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章 火神妙手化症瘕,坎离既济复真常,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张泓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岐伯年诊过脉,沉细之象稍减,尺部仍虚:\"阳气初复,正在攻邪。药证相符,当守方加减。\"他在原方基础上,将附子增至四钱,干姜加至二钱半,去茯苓,加鹿角霜三钱。\"鹿角霜温而不燥,既能助阳,又能收敛止血,好比战场上既冲锋又稳固后方。\"
又过七日,王建国再来时,尿血已明显减少,只有晨起第一泡尿略带淡红。小腹坠胀基本消失,胃口大开,能吃一大碗面了。
\"岐大夫,您这药真是神了!\"他满脸敬佩,\"就是喝的时候有点辣,喝完心里暖暖的。\"
岐伯年捋须而笑,脉已见和缓,尺部渐充:\"阳气渐旺,瘀浊渐化。但不可过温,需防阳亢。\"这次处方,附子仍用四钱,干姜减回二钱,加熟地五钱,山茱萸三钱。\"熟地、山茱萸,是《金匮》肾气丸的底子,阴中求阳,让阳气更稳固,就像烧火时不能光加柴,也要适时添些水,让火持续而不暴烈。\"
第三次复诊时,王建国已能步行来诊所,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他欣喜地告诉岐伯年:\"昨天晨起,尿色基本清了!就是偶尔用力时,还能看到一丝淡红。身上也有力气了,能去公园遛弯了。\"
岐伯年仔细诊察,脉象沉取有力,舌淡胖渐消,根部瘀点已淡。\"病去七八,当固其本。\"此次处方调整最大:附子减至三钱,加芡实三钱,莲子三钱,去掉鹿角霜。\"芡实、莲子,是固肾涩精的妙品,好比打仗胜利后,要加固城池,防止余邪复燃。此时温阳不可过,固摄要跟上,让肾中精气封藏牢固。\"
他特意叮嘱:\"接下来服药,要慢慢减量,不可骤停。就像烧开水,水开了要转小火维持,不然热气散了,水又会凉。\"
第三章:症瘕消散凭气化,水火既济见真机
如此前后服药五十余剂,每七剂一调整,或增或减,或温或固,全依脉象舌象与症候变化。王建国的尿血彻底停止,身体日渐康复,甚至能帮着家里干些轻活了。
这天,他特意从平阳带来一筐当地的酥梨,非要送给岐伯年。\"岐大夫,您救了我一命啊!\"他眼眶泛红,\"我回当地找原来的大夫看,他们......他们都说奇怪,说那'东西'咋就消了大半呢?我没说啥,就说遇到了好中医,从根上治好了。\"
岐伯年摆摆手,接过酥梨,笑道:\"不是我医术高,是您体内的阳气被唤醒了。《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坎中真火不衰,膀胱气化正常,那些阴寒瘀浊自然无所依附。你看那自然界,太阳一出,冰霜自化,道理是一样的。\"
他指着窗外刚抽出新叶的老槐树:\"你瞧那树,冬天叶落枝枯,看着像死了,可只要根脉未绝,春天一到,阳气生发,自然抽枝发芽。人体也是如此,肾就是那树根,命门之火就是春天的阳气。治膀胱的病,却从肾入手,就是这个道理。\"
王建国连连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岐大夫,您说的那个'坎为火,离为水',我还是有点迷糊。坎卦不是水吗,咋又说有火?\"
\"这正是中医的玄妙之处。\"岐伯年来了兴致,取过纸笔,画出坎卦?和离卦?,\"你看,坎卦中间一爻是阳,外两爻是阴,这叫'阳居阴中',就是水中有火,好比肾阴之中藏着命门真火;离卦中间一爻是阴,外两爻是阳,这叫'阴居阳中',就是火中有水,好比心阳之中涵着心阴。水火既济,就是肾中的火上升温养心阳,心中的水下降滋养肾阴,这样人体的气机才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您这病,就是坎中真火不足,不能上济于心,离中水也亏耗,不能下滋于肾,水火失济,才导致气化失常,瘀浊内生。所以用药既要补坎中之火,又要养离中之水,让它们重新交通起来。你方子里的附子、干姜补坎火,女贞子、枸杞子养离水,人参、甘草调和中焦,让水火相交的道路畅通,这就是'水火既济'的治法。\"
王建国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原来中医的道理这么精妙!不像西医,看见哪里长东西就切哪里,根本不管根子。\"
\"治病如治水,堵不如疏;如理乱,诛不如抚。\"岐伯年语重心长,\"《脾胃论》里李东垣先生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其实不光脾胃,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一损,百病皆起。我那'上中下'三法,上扶心脾,中调肝脾,下固肾元,就是要让先后天之本都强盛起来,人体的正气才能如潮水般,把病邪慢慢推出去。\"
尾声:岐黄之道传千古,一缕阳和照人间
王建国康复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云州市。岐仁堂的门槛似乎更低了些,来找岐伯年瞧病的人,除了本地百姓,还多了不少从外地慕名而来的。
有人好奇地问起那治\"症积\"的方子,岐伯年总是笑着说:\"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哪有固定的方子?关键是要辨清寒热虚实,找到病根所在。就像王老哥的病,看似在膀胱,实则在肾,治肾就是治膀胱,这叫'治病求本'。\"
他常对弟子们说:\"《伤寒论》是救命的书,《内经》是明理的书,《金匮要略》是治病的书。学中医,要把经典读活,看到的是病人,想到的是天地阴阳、脏腑气化。就像那附子,《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为啥能破症坚积聚?就是因为它能温通阳气,阳气通则积聚散。但用附子不是蛮干,要知其性,晓其变,配伍得当,才能如将用兵,所向披靡。\"
夕阳西下,岐仁堂的药香与邻家厨房的炊烟交织在一起,飘向暮色渐浓的老城。诊室内,岐伯年正为一位新患者切脉,窗外的老槐树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岐黄之道的千古智慧——那坎中的一点真火,终究能化开人间的寒瘀,让生命如离水般重新焕发生机。而这,正是岐大夫们代代相传的悬壶真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