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村子基建
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村子基建,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仨仁村长不止一次提到过,若是朱十六,也就是父皇您若是有时间,一个月后一定要到唐家铺来看看,正好那时也能够让您见到与以往都有些不一样的村子....”
这一段白话是朱标写的,甚合老朱的心意。
“好好好,标儿惦记咱...们了。”意识到马皇后还在旁边,老朱露出尴尬的笑容,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都老夫老妻了,老朱的心思她能不知道?
“一个月后,正好是早季稻谷收割的时候,唐家铺有那么多的人力和闲功夫去收割?”
粮食的种植在老朱看来才是立国之本,毕竟民以食为天,如果一味发展其他的“奇技淫巧”而置农作物不顾,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
察觉到老朱的反应,马皇后直接说道:“只要不耽误夏收和秋种,这些都不是问题,对了,你没去后宫看一下那种在御花园的水稻?虽然这个季节还有点冷,但那些稻子长得比以往的稻子明显粗壮了许多....”
老朱当然记得这东西,这可是当初唐仨仁封村长的功劳呢,若是名不副实,那不管唐仨仁弄出什么新花样来,咱都要砍了那小子。
毕竟在老朱看来,任何事骗了他都该死,但在农事上忽悠了他那就得诛九族了!
“你看,这孩子在最后一段话里提了个要求?会计?精通算学的?”
马皇后比老朱有耐心得多,或许这也是洪武后期,没了马皇后的老朱,直接就杀疯了的原因之一。
“啥玩意?会计?会计算的人?精于算计?这什么鬼名字,应该是要个账房先生吧?”
正在家里享受温柔香的胡惟庸突然一阵恶寒,自己这么早就要上场——不对,下场了吗?
“嘿哟!打地基咯!嘿哟!修水库咯!”
水库这东西,修建的时候确实很麻烦,不过只要建起来,绝对是件功在千秋的事情,这里太子朱标就问了,唐家铺旁边明明有河,哪用得着这么麻烦。
而唐仨仁的解释就是,唐家铺有两面确实靠近河流,但还有很大一块地方因为离水源较远,本来能够成为良田的地方也就废了不少。
还有就是,有了水库,自来水这东西就有机会搞出来了,因为一般需要建水库的地方,地势相对要高上那么一丢丢。
再有就是现在可没有修水坝储水发电的说法,老百姓们在雨季时巴不得河水流快一点呢,正好,现在就快进入雨季了。修水库可以在雨季来临时储存大量的水源,到了河流较为干的时候不就用得上了?
好处反正有不少,在修水库的同时,自然不能忘记加固防洪堤坝,要知道在大明初期,长江中下游一带发生了不知多少起洪灾,虽然都没有黄河一带的洪水来得夸张,但也坑了不少人。
有了水泥的加持,就唐家铺外那条小河,只需稍微出手,就再翻不起多少浪来,而且这个时空的河流两边,可没有“采伐过度水土流失严重”这一说法,因为人口少,再采伐也还有无数的深山老林来着。
“这不就是三合土吗?加了些许铁粉后,居然这般的厉害?”
有老工匠认出来了制造水泥的方式,唐仨仁没有否认,都说了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如果这个时空的祖先们能够毫无顾忌的使用铁器,那么水泥早就问世了。
当下的大明,可没有哪个地方敢像唐家铺这般把铁粉当废料一般当成建筑材料来用,还有埋进水泥里的铁管,那叫一个奢侈浪费啊。
“别心疼这些,等它们凝固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了....”
按照朱标的想法,无论是水库的修建还是河边堤岸的修建都需要大量的人和大量的时间,结果半个月不到,一座巨大的水库就立了起来,河堤还先完工,实地踩了一下那厚实的水泥,朱标突然明白,为什么唐仨仁那么舍得下材料了。
“如果用这东西修城墙....”
刚有这个念头,唐仨仁就来了一句:“咱们大明,不应该注重于防守,而要想着如何打出去,这东西最大的用处应该是铺路和给老百姓们建房子....”
朱标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仅仅依靠坚固的城墙和防守,更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进攻能力。而唐仨仁提出的用水泥铺路和建房子,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对于大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