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应天市场,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倭国那里,有无数的白银,那些,都是咱们大明的,也是咱朱家的....”

这话一出,唐仨仁翻了个白眼,刚还表扬你呢,立即又原形毕露了,想想也理解,时代的局限性摆在那里,唐仨仁说再多也没用。

“白银的事先不急,刚才皇后娘娘提到的纺织一事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这是要说正事了,老朱也不站着了,拉了条板凳过来坐在马皇后旁边,同时也示意唐仨仁不要站着了。

“应天最普通的布匹,还有棉布,目前多少钱一尺?”

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多数是麻布,这一点老朱跟马皇后肯定很清楚,那些什么丝绸锦缎啥的,普通人哪里买得起,这里提一句棉布的普及,算是前元对普通老百姓唯一做的贡献了。

大明也有棉花,而且种了很多,只不过想要让棉花变成棉布再变成棉衣,这么说吧,以之前的普通织娘纺织的速度,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不要觉得夸张,古代为什么一件棉衣可以当成传家宝,哪怕是武人干架都喜欢先脱上衣。

你以为是为了耍酷耍帅?那是怕把衣服打烂了,重新弄一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件最低档次的新棉衣,八百文左右....麻布衣便宜许多,也在一百五十文到两百文上下....”

马皇后直接说出了价格,刚才唐仨仁问的是最普通的布料衣服,那些高档的就算了,而且唐仨仁弄的纺织厂生产的,可不是那啥高端产品。

八百文,相当于后世近两千块钱吧,富人没概念,穷人当传家宝很正常,因为古代可没有机器快速生产棉衣的,最低廉的棉衣放在后世也就几十块钱一件。

“羊毛衫了解一下,配合棉布衣棉被什么的,今年冬季前一起进入应天,在不久之后,整个大明将不会再有冻死之人....”

唐仨仁不是吹牛,大明已经有了棉布,飞梭织布机加规模化生产,将棉布的生产成本无限压低,加上羊毛材料堆上来。

“布匹的定价,甚至成衣的定价,棉衣暂定一百文,棉被三百文,羊毛衫五十文....暂定这个价格,以后等唐家县后续的纺织厂建起来,价格可以继续往下压。”

听到唐仨仁的想法,朱棣或许没有感觉,但老朱和马皇后还有朱标都是轻吸了口凉气,不是贵了,而是太便宜了!

“仁伢子...这一下子降了数倍的价格,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会,尤其还是在应天这种皇亲国戚满地走的地头,那街面上各种铺子,哪一家背后没个人的,粮食方面老朱可以用“大军用度”为理由推广种植洪薯,现在应天的粮价不知不觉降了很多,应天不少粮商恨死向老朱进献洪薯的人了。

只不过老朱一直没对外公布唐仨仁就是这个人,也明令禁止知情人对外散布这事,时间长了,也没人去追问这洪薯到底是谁找到的。

水泥也差不多情况,老朱说是为了行军才让匠人研究出来的,产地在唐家铺,红砖也可以往这上推,但布匹不行,这东西是必须直接进入市场的。

从一开始,唐仨仁很聪明的没有触碰两样东西,盐和铁,炼铁厂除了前期弄的一些农具之外,之后算是朱标直接的产业了,朱标的就是老朱的,老朱的就是朝廷的,唐仨仁算是献宝之后便没有深入触碰,水泥也一样。

这或许正是唐仨仁的生存之道,至少这种做法,任何皇帝都喜欢得紧,不是吗?

之后搞出来的东西便是与基础民生息息相关,这样老朱就更喜欢了,若是换成其他朝代的皇帝,只怕唐仨仁做的一些事情就有“邀买民心”造反的嫌疑了,因为唐仨仁知道,老朱是真的爱老百姓,他身后还有一个比他老朱更爱老百姓的马皇后!

“这不有老朱你在吗?挂上皇家布商的名头,先试探一下,如果那些布商正常降价竞争,那便给他们一条活路,如果敢....”

后半句唐仨仁没有说完,他相信老朱一家子都听得出来,至于活路是什么,唐仨仁想好了,加盟商了解一下,商家总部设在大明皇宫的那种,生产基地除了唐家铺,只要加盟成功了,到加盟地去建厂又有什么关系。不管怎么样,应天的市场,必须先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不要逼我当村霸

红烧肉炖地瓜

三国:诸天帝王,收名将纳美姬

纪言玄

征服跨下官太太陈雅宁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熊大

窈窕春光(1v1,高干)笔趣阁

快步向前

《老公在洗澡我被公干》

螺旋起飞

父亲爱上女儿闺蜜最后杀了闺蜜

流火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