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演,接着演
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演,接着演,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些自知有关系的官员暗骂了一句,之后看向太子爷,太子爷面无表情,也没有劝说老朱的意思,看来死不了人。
这朝堂上的家伙无一不是眼色极好的存在,平时只要老朱一动杀心,太子爷一定会站出来先给大家伙提醒一两句,今天全然没动静,这是老朱例行的敲打没跑了。
众官员暗自松了口气,老朱看到这些混账玩意的反应,知道自己今天想发火也杀不了谁了,太子的脸就是风向标咯。
“算了,咱也不跟你们多说什么,只此一次,二虎,让人将那秧苗拿过来....”
敲打可以暂时往后推推,但正事还是要说一下,亩产翻倍的稻苗绝对是正事,几个太监小心的抬着一个大缸走上殿。
众人一阵好奇将目光都集中了过来,老朱也不废话,看向太子说道:
“前两天太子在体察民情时发现了一件宝物,就是这秧苗,据那老农所说,这稻苗成熟后亩产在六百斤上下....”
“此为太子立下的大功,同时你们不是想知道咱为什么要问那兰以权是哪个狗东西推举上来的吗?那狗东西当时没有认出太子,居然想动手抢太子的功劳....”
“咱没当场杀人已经看在那狗东西没有得手,也没有伤到太子....”
说到这,站在右首位的李善长嘴角抽了抽,鬼都不信老朱会这么好说话,至于为什么暂时放过那兰以权,还不是因为那个免费提供秧苗年轻人?
殿内的各位官员,尤其是一些站着的武将关注点可不在那兰以权的死活,以徐达为首的众人一拥而上,瞬间将那培育着秧苗的大水缸围得水泄不通。
讲真啊,大明开国的诸位武将为什么与那些文官都不对付,最主要的原因是武将们多数是出身贫寒,从血与火里杀出来的功绩,而这些文官,有一些是前元投效过来的,就算不是投效来的,出身方面也远比他们这些泥腿子要好得多。
“陛下,这稻苗真有这么厉害?”
徐达看着那秧苗,确实比他所知的一些秧苗要粗壮了不少,光是这一点就能够发现老朱不是在跟大家伙扯淡。
“老徐,你这是在怀疑咱的眼光?太子当时发现这好东西的时候,将育苗的方法也抄写回来了,听那里的老农说只要不断的更新培育——对,叫更新培育,以后产量还有机会更高。”
为了这秧苗,老朱可是在皇宫后面安排了几亩地方种植,就算不如高淳县唐家铺那边的水田方便,想来也不会差太远。
等到收获的季节,老朱一定还会去看看唐家铺的稻谷收成滴,如果到时候没能达到那小子说的六百斤上下,老朱一定会拧了那小子的脑袋。
“这件事情虽然说是太子立主要的功劳,但对于那培育出来这种稻谷苗的人,咱决定不吝赏赐....”
众人反应过来,如果这稻种真有这么好,确实应该赏赐一番,同时众人也明白了,那兰以权一定是早就发现了这种好东西,想要据为己有,结果正好被太子爷——等等,应该是被你洪武爷撞上了,还硬是要将功劳安在太子爷的头上?
时间久了,众臣早就知道老朱是个什么性子,没人敢在这事上说半个字。
“儿臣认为,可给予培育出此等高产作物的唐家公子,千两白银....加封奉国中尉....”
“太子不可!此事不合制....”
不止李善长惊呼出声,满堂文武尽皆惊叫了出来,这奉国中尉那是封给朱家亲王之后世的,现在突然要封给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唐公子”,这不是扯淡吗?
老朱看到众人反应,嘴角一动,太子就提一嘴,其实真不可能封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子中尉的,他要的就是大家伙跳出来反对的效果。
“那就授个官吧?要不高淳县县丞怎么样?”
县令啥的,那黄县令还没被弄死呢,太子朱标配合着继续演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