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源头在凤阳
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章 源头在凤阳,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吕本与一干大臣一脸的懵,老朱与李善长说的那个“他”是谁呢?好像还是个里长来着,这君臣二人在打什么哑谜?
还是说,唐家铺能够治天花这事,老朱其实早就知道了,而且对其中的弯弯绕绕也清楚得紧,只不过将这事摆朝堂上来说,就是已经定了封赏之事,是告诉大家伙这事已经定了,那他吕本这时候跳出来有什么意义?
“算了,问你们这群人也是白问,这么说吧,皇后发话了,唐家铺方圆百里地,封给他,你们谁有意见?”
傻子!马皇后发话了?那没问题了,老朱若是要封一片地方给一个外姓人,或许会有不少臣子跳出来反对,但马皇后都发话了,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保证没人敢跳的,敢有意见?直接砍了。
吕本露出一瞬间无语的表情,老朱你个坑货,早这么说不就完了,还让大臣们研究讨论,这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吗?
这年头,怼你老朱有可能名留青史,敢怼马皇后?骨灰都给你扬了!
“唐家铺有一个算一个,其实只要有人喝了那井水,就能成为新的治天花的药源,所以,以人传人的情况,很快咱们整个大明所有百姓都将不惧天花了....”
总有几个不怕痛的,放点血混合水给外面的人,这件事情唐仨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只要不怕微寄生虫,那就可劲造吧,只不要直接大量喝人血,用一大桶水稀释个一二两血喝上一两口完全没有问题。
最后导致唐家铺的水一口难求时,唐仨仁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跟大家伙说:“那种水每个人只能喝一次,喝多了效果等于无....”
人们也理解,天花这东西人这一辈子只有机会生一次,得了天花要么死,要么以后不会再得了。
加上唐仨仁的威信,也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来,关键是那口井,被传得神乎其神,罗四不得不求助毛镶,而感恩于唐家铺的人救了几个患了天花的亲卫军,加上保护唐家铺也是毛镶现在的干的正事,果断的派了五十名亲卫换班守着那口井。
有这一举动,更加坐实了唐家铺出了口“神井”的事情,这样也好,唐仨仁没有被过多关注,罗大炮放血倒井里救人的事也没人扒了。
天花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毛镶将这边的事情据实跟老朱说了,现在唐家铺到京城,骑马放开了跑的话半个时辰可以抵达,因为路修好了,而大明的马其实已经有了“战马三件套”,唐仨仁早看到了,有马蹄铁的存在,马踩在略粗糙的水泥地上,只要路面没有积水,一般是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那些天花患者,都是从哪逃难过来的?”
唐仨仁坐在村部的食堂里,这里成了唐家铺常设的办公点了,唐仨仁在考虑要不要在村学堂的旁边设几间办公室什么的。
罗四之前跟唐仨仁说过这一次天花感染者都是从外面逃难来的,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南方的雨季开始,是从哪里逃难过来的?
大明初期和大明末期,最不缺的就是逃荒的,在大明初期,又在这个时间段逃到这里的,唐仨仁想起了一个地方。
不过还是得问上一问,才能确定自己的猜测,洪武四年,老朱的老家濠州,发生了水灾,当地的皇亲国戚大发灾难财,尤其是老朱家的那帮堂弟兄亲戚们,直接把朝廷后来拔的百万两振灾银给吞了,直接导致凤阳三年饥荒,可以说是除了凤阳城里的少部分人,其余的要么逃了,要么死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世的一些推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为了营造故乡,调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来修建凤阳,并在洪武四年(1371年),凤阳作为中都,是朱元璋非常重视的地方。
为了建设凤阳,老朱下令从江南移民十几万人进入凤阳,这十几万人算得上是强行被征召到凤阳的,最终效果甚微,留下来的人也是十不存一。
凤阳的管理一直是由中央朝廷负责。具体到洪武四年,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录表明谁在管理凤阳,但可以推测,凤阳的管理事务应该由朱元璋委派的官员负责,具体是谁并没有明确的记录。
“濠州钟离...听着有些熟悉....”
唐仨仁得知这个地名后,愣了一会,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与他想起来的“凤阳”有些不一样,毕竟不是学历史出身的,就算初中高中时接触过史书,但你让一个理工男去记历史上一些地名,估计有点难度,更何况凤阳之名还是在洪武七年的时候老朱给濠州改了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