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秋后算账
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秋后算账,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人的身体有着自己对各种病的抵抗力,这也是为什么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与年纪大的人生同样的病,年轻人有可能扛扛就好了,年老的扛不住就挂了....”
“写封信给太子爷,告诉他,若是有急症的患者,可用以下一些方法....”
唐仨仁不是神仙,不可能救所有人,能够护着唐家铺这一片没有死人,已经是超厉害的了好吧?
而且,这场瘟疫能够如此快速的被压制下来,唐仨仁觉得自己算是尽了很大的努力。只是有些没有想到,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大明也好,几百年后也罢,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无视天下百姓的死活,喜欢发“灾难财”。
这样的人,不管是在什么时代,总是都该死的,可惜华夏几千年历史上,只有一个朱元璋。
“唐大人,您写的那几封信,太子爷都十分重视,不仅特意派人来问了问详细的情况。后续更是一字不漏的照着做了,现在应天那边情况大好...”
前元甚至更久以前,一旦发生类似的瘟疫,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别想稳定下来,现在却只是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那可是应天城,大明的京师重地,从发现瘟疫到完全镇压住瘟疫,前后不到十天,这样的速度也只有皇权下令才有可能实现。
若没有皇权的集中,光是封城的事,只怕就得花费十来天时间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滴水不漏,大明的百姓除了支持大明朝廷的工作之外,更多的还是老百姓天生对于朝廷的敬畏之心,若没了敬畏之心,只怕整个大明都将乱套。
唐仨仁点点头,太子爷重视是好事,这样一来,自己提出的那些建议,能够更快更好的实施到最底层的百姓身上去,如此因为瘟疫而死的普通人将会减少到一个目前可以称之为奇迹的地步。
“对了,唐大人,太子爷还问,您有没有什么需要的,或者,有没有新的建议什么的?”
唐仨仁想了想,朱标比老朱更愿意听别人的建议,这是一种好事,大明的未来就需要朱标这种性格的皇帝,当然,这不是说未来的永乐大帝不好,道:“告诉太子爷,所有已经好转的患者,必须得再等上七天时间,若没有复发的话,就可以放回去跟他们的家里人团聚了....”
另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唐仨仁神情严肃地说道:“对于那些接触过患者,但尚未出现病症的人,也需要进行隔离观察,时间同样为七天。”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还有,城市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组织人力,对街道、房屋、水源等进行全面的清洁与消毒,以防止病源的卷土重来。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太子爷的统筹下进行,确保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完成。”
传话的京卫很明显没听懂唐仨仁说的话,不过他只需要将唐仨仁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给太子殿下听就行了。
“最后一句,需要带给老朱的,事情过后喜欢秋后算帐并没有错,但也要分时间段,最好在这次瘟疫过去后一个月之后,再大动干戈吧....”
这是汉人们最喜欢干的事情之一,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明后几百年,甚至再过千年时间,估计这个习惯还是会存在。
喜欢干这种事情的不止老朱,大有人在,不管是不是皇帝,都一样。
“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唐仨仁这家伙就是这么说咱的?”
老朱收到唐仨仁的话之后,脸色有些无语,这唐仨仁实在是可恶啊,瞎说什么大实话呢,再说了,他老朱也没有动韩国公府上其他人,除了那些个伸手的家伙。
“父皇,儿臣觉得老唐应该不是这个意思,他应该是想告诉您,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之说....”
“比如说瘟疫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稳住阵角,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层的人先乱,一旦这样,下面只会更乱....”
“哼,秋后算账?他唐仨仁真是这个意思?别以为咱看不出来!不过,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轻重缓急,朕自然是知晓的。”老朱冷哼一声,脸色稍缓,唐仨仁这是在“内涵”他这个皇帝。
太子见状,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继续道:“父皇说的是,儿臣也是这个意思。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瘟疫之事后续稳定民心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暂时放一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