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娃娃马和
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章 娃娃马和,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穿越到明初最大的好处之一就在这里了,那些目前还没有长起来的名臣名将,唐仨仁可以提前接触培养一番,就算没机会培养也可以跟对方先打好关系。
“毛镶,你去寻一下李文忠将军,看他有空过来没,就说我有些事情要问他一下。对了,将朱棣和李景隆一起叫过来吧....”
唐仨仁想起了马三保这位“航海名人”,肯定是不能放过的,未来大明对外的战场一定是在大海之上,虽然这马三保目前年岁还小,但不妨碍提前培养什么的。
为什么把朱棣叫过来,那是因为正史上马三保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了朱棣的贴身太监,现在么,朱棣没机会获得“郑和”了。
至于李景隆这个比朱棣小不了多少的娃,提前将其丢进军营里训练是他爹李文忠的主意,正好一起叫过来。
没过多久,李文忠就到了唐家院子,平时唐仨仁从几天前起也不是一天到晚守着那三千纨绔的,现在那三千人算是初步进入状态了,自然不需要十二个时辰盯着。
“侯爷叫我过来有什么事?”
按照辈份李文忠与太子朱标同辈,不过比朱标年岁大了不少,没看人李景隆都十岁了,而朱标的儿子朱雄英今年一岁。
称呼唐仨仁为“侯爷”,算是一种尊敬,唐仨仁可是说过让李文忠称自己一声“老弟”的,但李文忠表示唐仨仁深受上位朱元璋器重,这般年轻就封侯了,自然是不能随便称兄道弟的,不得不说,李文忠能够得到朱元璋的赏识,除了有马皇后的关系之外,其本身各方面
的才能也是不容小觑的。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而且在治政方面也颇有建树。李文忠深谙兵法,善于用兵,多次在关键时刻为朱元璋平定内乱,稳定了大明江山。
在朝堂之上,李文忠以严谨着称,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他深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因此在许多重大决策上,他都能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朱元璋更好地治理国家。
然而,李文忠并非一味地刚硬,他也有着柔和的一面。若非如此,也不会称呼唐仨仁这个不管是爵位还是年纪资历都不如他李文忠的年轻人一声“侯爷”。
“可别,李大哥你称我为侯爷,这可是要折煞老弟我了....”
唐仨仁连忙摆手,脸上带着几分尴尬的笑意。他深知李文忠的威望与地位,尽管自己现在身为侯爷,但在李文忠面前,他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李文忠见状,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温暖的光芒,当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纠结,有些时候在这种事情纽结太多,反而显得生疏了。
“既然如此,愚兄称一声唐老弟?也不知唐老弟唤我过来有什么好事?”
唐老弟闻言,也报以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豪爽:“李兄,我也不跟你拐弯抹角,今日请你前来,实有一事相问。”
李文忠点了点头,神情稍加认真起来:“唐老弟请讲,只要愚兄知晓的,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棣与李景隆也过来了,挺好奇唐仨仁到底有什么事情还需要询问李文忠的,这位“仁侯”一直以来不都是啥都知道吗?尤其是李景隆,这小胖子十分好奇,这位无所不能的仁侯居然还有事情唐仨仁不知道需要询问他的老爹。
“前段时间李大哥是不是从广西云南那边平叛回来时,带了不少的俘虏回应天?”
李文忠点了点头,唐仨仁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按照他对唐仨仁的了解,那边的人跟唐仨仁似乎半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有,唐仨仁一会开口的话,能放的李文忠一定会放了。
“里面有没有四五岁的孩子?”
这不废话吗?李文忠神色更加古怪了,难不成唐仨仁以前还去过去南?跟那边的某个女子生了孩子?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是个惊天大瓜。
“有,一些战败之人的儿子,都是汉人,所以上位说过不要杀绝了,将这些人都带回来了,如果他们将来有用,自然是要用上的...”
这跟唐仨仁之前说的那什么“培养代理人”的方法有些类似,唐仨仁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奇怪的光芒。
“这些战败之人的儿子,已经失去了家族的庇护,但他们身上流淌着我们汉人血脉,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李文忠缓缓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显然对于“这些孩子长大了会报复”之类的情况,朝廷有的是法子杜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