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四合院-开门七件事
风砚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四合院-开门七件事,快穿:敛财人生之无限资源,风砚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昨天贺家和胡家已经将家里的东西都搬了过来,晚上灶台什么的就搭了起来,并不用简述去操心这些。
早上的面条是简述下的。
沙满仓把鸡蛋煮好后,就打算下面条。
春妮儿这个时候醒了。
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哥哥也不在身边,顿时就哇哇大哭了起来。
简述听见声音就让沙满仓去照顾春妮儿,自己来下面条。
昨天买菜时,只买了少量的青菜和葱姜。青菜昨天已经吃完了,葱姜倒是剩下一些。
幸好调料买的全,简述就做了一锅葱花面。考虑到这个时候的人油水少,食量大,简述下了半斤面条。又烫了一些玉米面,贴了饼子。
这个时候的人一天都是吃两顿饭,一般都是早饭和晚饭,只有学校的学生和工厂的工人能吃到中饭。有的工厂会提供午餐,工人为了省粮票,中午的时候甚至不吃主食,只吃菜,或是自带主食。学生和工人的情况差不多,如果吃主食就需要交粮或粮票,交粮票的还需要交买粮的钱。
这个时候买菜是不需要什么菜票的,菜票其实只针对冬储菜。有些地方平时买菜不仅不需要菜票,也不限量。
但57年京城百姓在买菜时是限量的。当时由于蔬菜供应不足,在5月份,京城取消了天桥菜市场、和平门菜市场、北新桥菜市场、菜市口菜市场和钟楼菜市场。
只保留了西单菜市场 、 东单菜市场 、 朝阳门菜市场 、 崇文门菜市场。这些菜市场不仅限量供应蔬菜,还不准顾客随意挑选蔬菜,甚至常常强制搭售其他蔬菜。例如,买二斤黄瓜时必须搭配一角钱的圆白菜。
这使得老百姓更加愿意选择鸽子市这类的临时市场。只是鸽子市只有早市和晚市,而且里面的摊位很少,出售的商品也不固定,很难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要。
所以这个时候的家庭妇女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逛菜市场。
下好面,等饼子也熟了。沙满仓已经哄着春妮儿洗好了脸。
简述把面条盛在陶罐里,又将饼子盛在馒头篓子里面,交给沙满仓和春妮儿,让他们拿到屋里去。
自己则出了垂花门,去门房叫老齐头。
因为有饼子,简述做面条时,就多放了一点盐。单吃面条也不咸,就着饼子正好。
几个人吃完饭,将各自的行李收拾了一下,互通了有无。
老齐头的行李最简单,一床被子,一条很薄褥子,一个喝水用的搪瓷缸子,一个副碗筷,一个铝皮的饭盒,一个铁制的水盆,另有二百三十元现金和一些票据。
沙家兄妹的行李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一包衣服,五斤左右的苞谷面,一个小包里装着几张票据和一堆证件,还有57块现金。
简述的东西最多,除了已经拿出来的棉大衣、被子,一个铝皮饭盒、一双筷子,一个暖水壶和洗漱用品。两个行李包里有一本相册,四时衣服,鞋袜,还有九把挂面,十三个生鸡蛋,半包牛肉干,几包海货干品,一包干紫菜,一包干海带,一大包常用药,一个针线包、一包毛巾,几罐茶叶,一瓶白酒,一个座钟,两个工具箱,一把小型的弓和一筒箭。简述的票据不少,都是老陈帮忙换的。现金也不少,七百多块,还有五张人民银行的存折。
厨房里只有三口锅和三个蒸笼,屋子里就这么点家具,所以需要买的东西有很多。
简述拿出本子和笔,首先在本上写上餐具、煤炉、煤球和劈柴。
虽然有厨房,但屋子里还是需要安装煤炉,不然到了冬天取暖就是大问题。
四合院的房子下面虽然都有地龙,但现在买煤是需要出示煤本的。
像简述和老齐头这样一个人一户的,每个月可以买100斤散煤或煤球。沙家兄妹两口人,每个月可以购买120斤煤。
这个看着量不少,但若是单独用来取暖,就远远不够了。
而且城镇居民是不能私自上山砍柴的。
城镇居民无山也无田,想要买柴火只能向农民或当地供销社设立的柴行购买木柴,一百斤木柴就需要一块一毛钱。
有数据显示,大灶每人每天需要2斤木柴,每月大约需要60斤。
若按一户5口人计算,每个月大约需300斤,但这是集体单位标准,不适用于普通家庭。
根据去年京城某家庭的账目显示,采暖支出包含买煤和劈柴,但未明确木柴具体用量。
结合当时北方冬季取暖需求,可以推测出一户家庭每月消耗木柴在200-300斤这个范围。
也就是说简述他们一个月大约需要采购300斤左右的木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