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董存瑞:战火中挺起的巍峨丰碑,闺蜜老公免费阅读,李梦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47年初的长安岭阻击战,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战斗。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向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董存瑞所在部队奉命在长安岭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战斗中,敌人凭借强大的火力,不断向董存瑞所在的阵地发起冲锋。董存瑞和战友们毫不畏惧,他们依托简陋的工事,顽强抵抗。

董存瑞手持步枪,不断向敌人射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每当敌人冲上来,他就和战友们一起,用手榴弹和刺刀将敌人击退。战斗持续了一整天,阵地前堆满了敌人的尸体,但敌人的进攻却丝毫没有减弱。在这危急时刻,董存瑞再次展现出他的英勇。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绕到敌人侧翼,突然发起攻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阵脚大乱,董存瑞趁机带领战友们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经过一番殊死搏斗,他们成功击退了敌人,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舍身炸堡:铸就永恒丰碑

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董存瑞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接到攻打热河省隆化县城的任务。隆化是承德的重要屏障,敌人在这里重兵布防,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形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其中,位于隆化中学的一座桥上的碉堡,成为了我军进攻的最大障碍。

这座碉堡居高临下,控制着我军前进的道路,碉堡内的敌人凭借强大的火力,对我军进行疯狂扫射,我军多次组织爆破,均未成功。5月25日凌晨,总攻开始,董存瑞所在的6连担任突击任务。在连长的指挥下,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迅速冲向敌人阵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先后炸毁了敌人的多个碉堡和火力点。

然而,当接近隆化中学时,那座桥上的碉堡再次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董存瑞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炸毁这座碉堡,部队的进攻将无法继续,将会有更多战友牺牲。于是,他毅然向连长请战:“连长,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炸掉那个碉堡!”得到连长同意后,董存瑞迅速抱起炸药包,在战友郅顺义的掩护下,向着碉堡冲去。

董存瑞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射击间隙,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火力。他时而匍匐前进,时而翻滚跳跃,终于接近了碉堡。然而,当他准备放置炸药包时,却发现周围没有任何支撑物,炸药包无法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此时,敌人的火力更加猛烈,子弹在他身边呼啸而过,郅顺义也被敌人的火力压制,无法前来支援。

时间紧迫,部队的总攻已经开始,如果不能及时炸毁碉堡,将会贻误战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存瑞没有丝毫犹豫。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支架,将炸药包紧紧顶在碉堡上。导火索嘶嘶地燃烧着,董存瑞看着战友们,大声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碉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也壮烈牺牲,年仅19岁。

精神传承:激励世代前行

董存瑞的英勇壮举,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我军迅速发起冲锋,一举攻克了隆化县城。这场战斗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存瑞牺牲后,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并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董存瑞班”。朱德总司令亲自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董存瑞的一生,也表达了党和人民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董存瑞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更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如今,董存瑞烈士陵园静静地矗立在辽宁省朝阳市,这里松柏常青,庄严肃穆。陵园内,董存瑞的雕像高高耸立,他目光坚定,神情坚毅,仿佛依然在守护着这片他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到这里,瞻仰董存瑞的雕像,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汲取他的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董存瑞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心中有信仰,有董存瑞精神的指引,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董存瑞,这位永远的英雄,他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永远铭记董存瑞,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让英雄的光芒永远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爸爸经常出差的孩子

柳三刀

扌臿辶畐的兄妹

八歧大猫

季先生的心头宝(1V1)

六根不净

父亲为傻儿子传宗接代的小说

草食龙刘晓晨

上门女婿一母三女的小说

排骨一号

楼梯间的秘密小说BY修月亮

浪里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