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章 大年初七的心声,冰阳之歌,河子文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25年2月4日,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初七,我去采访一个本家子弟大志。
大志在牡丹城丹城建筑公司做经理,他是土建工程师,毕业于山东大学土建工程系。
大志今年把自己家的砖瓦房改造成二层小洋楼……
这是杨柳村标志的建筑,我念起了大志在杨柳中学读书的时候,他曾来我家收集报纸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有为之举,家族丰碑,有志者事竟成……
往事如烟情荡黄河岸边,好孩子呀!黄河母亲的骄傲!
——题记
大年初七的心声
一、新春暖阳下的启程
2025年2月4日,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初七,清晨的阳光如细密的金粉,轻柔地洒落在杨柳村。春节的热闹氛围如同尚未消散的袅袅炊烟,依旧萦绕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而早春那带着丝丝温润的微风,已悄然穿梭于街巷之间,带来了万物复苏的讯息。
我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怀揣着对大志采访的期待,踱步在村间小道上。杨柳村,这片承载着我无数回忆的土地,此刻在晨光的轻抚下,宛如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田园画卷。远处,黄河水波光粼粼,似一条闪耀的巨龙,奔腾不息,它那低沉的涛声,仿佛在悠悠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村子四周,是广袤无垠的田野,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宛如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田埂上,星星点点的野花倔强地绽放着,虽不娇艳,却为这略显单调的冬日田野增添了几分俏皮与灵动。
沿着小道前行,道路两旁的垂柳虽还未完全吐露新芽,但细长的柳枝已在风中婀娜摆动,仿佛在向人们招手示意。偶尔有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它们欢快的啼鸣声,宛如一曲自然的乐章,为这宁静的清晨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想起大志,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与才华,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牡丹城丹城建筑公司的经理,并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土建工程师,毕业于山东大学土建工程系。他的成长历程,无疑是一部充满励志色彩的奋斗史诗,激励着家族里的每一位晚辈奋勇前行。而我,作为他的堂叔,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也有着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
二、重逢在新楼前
不多时,我来到了大志家的新楼前。眼前的二层小洋楼在一众村舍中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大志今年的心血之作,将曾经略显破旧的砖瓦房改造成了如今这般气派的模样,已然成为杨柳村标志性的建筑。
小洋楼的白色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却又不失独特的现代气息。红色的琉璃瓦庄重而典雅,在阳光的映射下,散发出一种古朴而又华丽的韵味。楼前的小院里,摆放着几盆精心修剪的绿植,君子兰宽大的叶片舒展着,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优雅;吊兰细长的藤蔓垂落而下,如绿色的瀑布般充满生机,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活力。
大志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我来,他赶忙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堂叔,您可算来了,快进屋坐。”走进屋内,装修精致而典雅,简约的现代风格与传统的中式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既舒适又温馨。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为整个空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着主人的高雅品味。
“大志啊,这房子可真是建得漂亮,你可给咱家族长脸了。”我由衷地赞叹道。
大志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堂叔,这都是这些年努力的结果,也算是实现了小时候的一个梦想,想让咱爸妈住上更好的房子。而且,改造这房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三、往昔岁月的回忆
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喝着茶,一边聊起了往事。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大志在杨柳中学读书的时候,那时我在牡丹城日报社担任记者,工作虽忙碌,但每次回到村里,都会关注这个充满上进心的侄子。
“还记得你那时候来我家收集报纸,说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我笑着说道。
大志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是啊,堂叔,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很努力。我记得为了完成那个作业,跑了好几家去收集报纸呢。杨柳村就这么大,一家一家地跑,路上还能看到村子里熟悉的老房子,有的墙上还留着我们小时候涂鸦的痕迹。那时候,村子里的路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可我们一群孩子也不在乎,照样跑得欢。您当时在报社工作,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讲外面的世界,那些故事对我来说特别新奇,也让我特别向往能走出村子,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
大志微微顿了顿,继续说道:“那时候在学校,学习条件也很有限。教室里的桌椅破破旧旧,冬天的时候,窗户缝里还会灌进冷风,冻得人手脚冰凉。但即便如此,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涨。每天天还没亮,我就会起床,借着微弱的晨光,在院子里背单词、读课文。到了学校,教室里总是坐满了人,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课间休息的时候,有的同学会围在一起讨论数学难题,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直到把问题弄明白才罢休。
晚上,学校没有晚自习,我就会回到家里,在那盏昏黄的灯泡下,继续做功课。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学习,为了不打扰我,他们连电视都很少看。遇到难题,我就会反复琢磨课本上的知识点,实在想不明白,第二天就会早早去学校问老师。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攻克一道道难题,每解开一道题,心里就会充满成就感。
记得初二下学期的那次期末考试,考前一个月,我就给自己制定了详细得近乎苛刻的复习计划。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后,便一头扎进复习资料里。复习数学时,我把课本上的定理、公式像宝贝一样反复推导,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工工整整,力求理解透彻。为了拓展思路,我还做了大量从各处搜罗来的练习题,那些习题集被我翻得卷了边,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我的解题思路和标注。复习语文,我不仅把古诗词和文言文背得滚瓜烂熟,还逐字逐句地分析每一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仔细琢磨。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用来积累好词好句,本子已经写了大半本,每一页都承载着我对语文学习的执着。
考试那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怀里紧紧抱着复习资料,不放过考前的每一分钟。走进考场,我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紧张的情绪像潮水一样漫上心头。教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在默默复习,有的则神情凝重地望着窗外。发试卷时,我的手心已满是汗水,试卷传到手中,那微微泛黄的纸张仿佛有千斤重。当看到数学试卷的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有几道题的题型看起来极为陌生,和平时练习的完全不一样。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原本准备好的解题思路仿佛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先把会做的题目快速做完,再集中精力攻克难题。我紧紧握着手中的笔,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眼睛死死地盯着试卷,大脑飞速运转。做前面基础题的时候,还算顺利,可当再次面对那几道难题时,时间仿佛凝固了。我反复读题,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试图从题目中找到哪怕一丝线索。草稿纸上画满了各种图形和算式,就像一场激烈战斗后的战场。突然,我灵光一闪,想起之前在一本课外辅导书上做过的一道类似题目,顺着那个思路,我小心翼翼地在试卷上写下解题步骤,每写一步都反复确认,生怕出现一丝差错。终于,我顺利解出了答案,那一刻,心中的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水,几乎将我淹没。
其他科目考试时,我也保持着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考语文时,我仔细审题,每一道题都深思熟虑后才作答。写作文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平日里积累的各种素材,巧妙地将它们融入文章中,力求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考英语时,听力部分我竖起耳朵,不放过任何一个单词;笔试部分,我认真拼写每一个单词,仔细检查语法错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