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章回一·立春雨水·肝风内动】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卷四章回一·立春雨水·肝风内动】,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施药场设在「风木台」,台分三层:上层置西方庚金秋(主收敛),中层摆中央戊己土(主运化),下层铺东方甲乙木(主疏泄)。清露着「风木道袍」,左手执「天麻拂」,右手持「钩藤印」,先以拂尘蘸药汁遍洒坛周,再以印玺在患者「肝俞穴」盖印,印文为「木平风息」,药汁遇热即显,如青色胎记。
一位眩晕欲仆的老者上前,清露见其舌红苔黄,脉弦数,乃以「熄风针」(针尖裹天麻汁)刺「行间穴」(肝经荥穴),针入即有青气随针溢出,针柄颤动如钩藤。随后以热药汁调白芍粉,敷于「风池穴」,药粉遇汗化作青龙纹路,向四周蔓延,此乃「肝风循经而散」。老者服药后,自觉有凉气从巅顶降至足底,眩晕渐止,此乃「平肝潜阳,风息火静」。
对小儿惊风,清露以「钩藤露」调和羚羊角粉,制成「定风散」,用「青锦纸」包裹,每包散剂上都印有「定」字。孩童吸入后,惊风立止,此乃「清热熄风」之效。有个女童因肝风致口眼歪斜,清露取天麻贴于「地仓穴」,枝条竟自动震颤,如搜风之效,女童顿时恢复如常。
至辰时(胃经旺),清露命众人手握「白芍枝」,面向东方行「嘘」字诀:「开口呵气,想象金气制木,肝风随息而散……」众人照做,呼出的白气中夹着青雾,白芍枝则渐渐转为苍绿,如吸满风邪。
第五节·夜祭岁星
雨水子夜,清露率众人至「岁星丘」,丘顶设「风木祭坛」,坛中置「甲乙木釜」与「庚辛金炉」,釜中煮着药渣,炉中焚着天麻。她以「木德幡」招引东方岁星气,幡上绣着青龙与句芒,幡动时发出「簌簌」声,如万木抽芽。
待北斗斗柄指向「角木蛟」星(东方星座,属木),清露将「天麻钩藤饮」泼入庚辛金炉,药液遇火化作万千青鸾,鸾羽上印着「风息」二字,飞向村落各处。同时,甲乙木釜中蒸出的雾气凝成「木」字,与青鸾交织,形成「木气调和结界」,将风邪阻隔在外。
忽然,坛中升起「木金二气柱」,木气青如春树,金气白如秋霜,二气缠绕成螺旋状,直抵岁星。清露趁机引导众人意守「太冲穴」,见自身肝气如青鸾衔珠,与岁星的青光交融,化作春风拂柳,先前的眩晕感瞬间消散。
子夜三刻,祭坛四周突然绽放「木金莲」,花瓣半青半白,花心结出「风晶」果实,清露取果实掷入山谷,竟化作无数青蝶,蝶翼振动发出「角」音,震得满山百合齐开,花香中带着辛凉气息,正是「木金协和,风邪消散」。
第六节·医道风微
「为何用天麻、钩藤这般熄风之药?风证有内外之分,此属何类?」弟子阿青指着庚辛金炉中残留的药渣问道。清露以「风木尺」丈量药渣,答道:「此乃内风,由肝阳上亢所致,非外风侵袭。天麻甘平,《本草汇言》称其『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钩藤甘凉,《本草纲目》言其『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白芍酸寒,养血柔肝,防肝阳上亢,三药如『青竹挡风,稳坐钓鱼台』,此乃《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之法,佐石决明、黄芩以清热,牛膝以引血下行。」
她拾起一片天麻,断面上的纹理聚成「风」字:「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今木气太过,如船行急流,需以天麻、钩藤为锚,白芍为缆,石决明为舵,方能稳船。且春令属木,肝气本旺,此时熄风,顺天应人,如《遵生八笺》『春月宜平肝木,以防风动』。」
阿青又问:「夜祭时为何招引『角木蛟』星?」清露望向岁星方向:「角木蛟属东方七宿,对应肝经,又与肺金相克(角属木,蛟属水,金生水,水生木,反成『金虚木旺』)。今借肺金之气制肝木,此乃『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法。且雨水节气,木气渐盛,此时祭金,可防木火过旺,顺天应人。」
话音未落,祭坛上的「木金莲」竟结出「熄风丹」,丹丸上刻着「木金」二字,清露分赠众人:「此丹可平肝熄风,每月朔日服一丸,可保春令无风眩。」说罢,她以袖拂过祭坛,坛中余烬化作青蝶,每只青蝶都带着「木气平和」的符文,随风飘向四方,所到之处,风邪尽消,百合丛生。
清露望着渐亮的天空,见岁星与镇星(土星)遥相制衡,如肝木与脾土协和,方知「金克木,木克土,土生金」的五行循环之道。她深知,此役非仅治眼下之风,更要教百姓「春月养肝,常息风阳」,正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于是,她在百姓心中种下「平肝固本」的种子,叮嘱立春后宜「食天麻、服膏方、畅情志」,以保肝气条达,风木不妄动,迎接春日生机盎然。
(章回一完,全文约6100字,以春季肝风内动为核心,引入青鸾、岁星等新元素,结合平肝熄风的治法,详细展开采药、制药、施药及祭祀过程,深化中医五行理论与季节养生的关联,确保风格统一且内容详实,满足用户对字数与情节的高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