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琉璃精品,贡入宫廷
洪崖洞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3章 琉璃精品,贡入宫廷,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洪崖洞主,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石钢铁厂的熊熊炉火,为张家带来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与源源不断的财富。
但张大山深知,仅仅依靠钢铁,尤其是农具这种“薄利多销”的商品,张家的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帝国,想要真正地站稳脚跟,甚至改变潮水的方向,就必须拥有能直达天听、让最高统治者都为之侧目的影响力。
光靠“神犁”这种利民之物,还不够。
因为它太朴实了,不够震撼,不够炫目。
你需要拿出一种能让王公贵族、乃至是九五之尊,都爱不释手、视若珍宝的“奇迹”。
而这种“奇迹”,在张大山的脑海里,早已有了完美的蓝图。
那就是——玻璃。
不是这个时代所谓的、那种色彩浑浊、半透不透的“琉璃”,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澈透明、纯净无瑕的现代玻璃!
他知道,这种在这个时代如同“神物”一般的东西,一旦问世,必将掀起一场席卷上流社会的巨大风暴,并为张家,带来难以想象的财富与机遇。
于是,在钢铁厂步入正轨,日常生产已经完全可以交由铁牛和工匠们自行管理之后,张大山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一项全新的、更加机密的研发之中。
在后山钢铁厂旁,另一处更加隐蔽、守卫更加森严的山谷里,一座全新的、结构更加复杂的“琉璃窑”,被秘密地建造了起来。
这座窑,同样采用了强制鼓风技术,以求达到熔化石英砂所需的、远超普通陶瓷窑的恐怖高温。
张大山亲自带领着张柱子和几个最心腹的工匠,开始了艰难的试验。
他们按照张大山给出的神秘“配方”,将精纯的石英砂、草木灰以及硝石,按照严格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试验的过程,远比炼钢还要艰难。
失败,成了家常便饭。
第一炉,因为温度不够,只烧出了一堆半熔不熔的、如同麦芽糖般的粘稠废料。
第二炉,温度够了,但配比出了问题,烧出的成品,色泽发绿,浑浊不堪,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
第三炉、第四炉……
一连十几次的失败,耗费了大量的珍贵材料和人力,连一向沉稳的张柱子,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爹,这……这玩意儿,真的能烧出您说的那种……像冰一样透明的东西吗?”他看着一堆堆的废品,满心疑虑。
张大山却异常地执着,他的眼中,燃烧着一种名为“科学”的、不容置疑的信念。
“柱子,别急。任何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失败,只是在为我们排除所有错误的方向。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他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调整着配方,改良着窑炉的结构,控制着火候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终于,在第十七次试验的那个清晨。
当新的一炉成品,从冷却窑中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时。
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块巴掌大小的、看似平平无奇的片状物。
但当清晨的阳光,穿透它,在地面上投射出一个毫无扭曲、纯净无比的光斑时。
整个山谷,陷入了一片死寂。
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比炼出第一炉钢水时,还要响亮十倍的欢呼!
“天呐!是透明的!真的是透明的!”
一个老工匠,颤抖着双手,捧起那块玻璃片,透过它,看着自己的手掌,掌心的纹路,竟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真切!
“这……这不是琉璃!这是仙家的宝贝!是用水晶磨的吗?不……比水晶还要通透!还要干净!”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如同在观摩一件神迹。
他们看着这块仿佛由空气凝固而成的“神物”,感受着它那光滑冰冷的触感,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震撼与狂热。
张大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通往帝国权力中枢的另一扇大门,已经被他,亲手敲开了。
……
在成功烧制出第一块合格的透明玻璃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水到渠成。
张大山没有急于将这种“平板玻璃”推向市场。
他知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种划时代的“神物”,它的第一次亮相,必须足够惊艳,足够震撼,必须出现在最需要它、也最能体现它价值的地方。
在他的亲自设计和指导下,几件足以让这个时代所有王公贵族都为之疯狂的“琉璃精品”,被秘密地制造了出来。
第一件,是一对高脚酒杯。
它们被吹制得极薄,杯壁晶莹剔-透,不含一丝杂质。倒入清水,便仿佛那水悬浮于空中。若是倒入红色的葡萄酒,那酒液在杯中流转的光华,足以让任何一场宴饮,都变得如梦似幻。
第二件,是一面梳妆镜。
张大山利用水银,成功地在平整的玻璃板背后,镀上了一层完美的反射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