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抗美援朝时期第一篇和第二篇小说合集,闺蜜老公免费阅读,李梦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坑道里有个战士叫大刘,是个文盲,却特别想学写字。陈援朝就用树枝在地上教他:“这是‘党’,这是‘国’,这是‘家’。”大刘学得很认真,手指在泥土里反复写着,指甲缝里全是黑泥。有一天,他突然对陈援朝说:“陈教员,等我学会了写字,我要给俺娘写封信,告诉她,她儿子在朝鲜打美国鬼子,是为了让她过上好日子。”

在坑道最艰难的日子里,陈援朝组织大家办“战地墙报”。他们把罐头盒剪开,用黑烟灰调水当墨水,在破布上写新闻、写诗。有个战士写了首诗:“上甘岭的石头硬又光,咱们的骨头比石强,红棉花开在坑道里,朵朵都是胜利光。”这首诗被抄在破布上,挂在坑道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都有战士对着它敬礼。

五、板门店谈判桌上的精神刃

1951年7月,停战谈判在板门店举行。陈援朝作为翻译组的成员,参与了后期的谈判工作。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志愿军军服,胸前的红棉徽章擦得锃亮,坐在谈判桌旁,听着美军代表傲慢的言辞,手指暗暗攥紧。

“我们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志愿军现有阵地以北38公里处。”美军代表敲着桌子,陈援朝翻译时,声音不卑不亢:“贵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军事分界线应基于双方现有实际控制线。”他想起长津湖牺牲的战友,想起上甘岭坑道里的炒面,这些话不仅是用嘴翻译,更是用无数先烈的血在呐喊。

谈判桌上,美军代表常常故意拖延时间,提出各种无理要求。有一次,他们借口休会,故意让志愿军代表在帐篷里等了三个小时。陈援朝看着手表,分针每走一格,就想起运输线上牺牲的司机,想起医院里疼得发抖的伤员。他悄悄拿出口袋里的红棉徽章,用拇指摩挲着上面的纹路,那冰凉的金属让他保持着清醒和愤怒。

“陈翻译,你在看什么?”美军代表注意到他的动作。陈援朝坦然地举起徽章:“这是我爷爷和父亲留下的徽章,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和平战斗过。我想告诉贵方,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朝鲜,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保卫和平,这个徽章,就是我们的信仰。”

美军代表愣了一下,随即冷笑:“信仰?在武力面前,信仰不值一提。”陈援朝站起身,声音洪亮:“是吗?那贵方可以试试,看看我们的信仰,能不能抵挡住你们的枪炮。长津湖的冰,上甘岭的石,都已经给出了答案。”

谈判桌外,志愿军仍在浴血奋战,用胜利为谈判桌上的代表们争取筹码。陈援朝常常在深夜回到帐篷,拿出小本子,记录下谈判的进展,也记录下对牺牲战友的思念。他在本子上写道:“谈判桌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前线战士的血凝成的,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因为背后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是无数‘红棉’用生命守护的祖国。”

六、凯旋路上的红棉种

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正式签字。消息传来时,陈援朝正在整理谈判文件,他手里的钢笔突然掉在桌上,墨水溅在文件上,晕开一朵小小的红花。他愣了几秒钟,然后猛地推开帐篷,看见外面的战士们已经欢呼起来,有人把帽子抛向空中,有人互相拥抱,泪流满面。

回国的列车缓缓驶过鸭绿江大桥,陈援朝站在车厢连接处,望着对岸的朝鲜土地,那里的每一寸雪、每一块石,都刻着志愿军的脚印和鲜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在长津湖捡的雪块、在上甘岭拾的弹壳,还有一株用红布包着的无名小草——那是从牺牲战友的坟头采的,想带回祖国种在红棉树下。

列车上,战士们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陈援朝跟着唱,声音哽咽。他看见身旁的老班长拿出那半枚红棉徽章,用衣襟擦了又擦,然后郑重地别在胸前。“援朝,”老班长说,“这枚徽章,我替我儿子戴到回国,以后就交给你了,让它跟你爷爷的那半枚作伴。”

回到祖国,迎接他们的是夹道的群众。孩子们把鲜花塞进战士们的手里,老人拉着他们的手掉眼泪:“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陈援朝走在队伍里,胸前戴着三枚红棉徽章——爷爷的半枚,父亲的一枚,还有老班长儿子的半枚,它们被他用红绳串在一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回到红棉小院时,父亲陈景明正在给那棵从朝鲜带回来的树苗浇水。树苗已经长成了小树,枝头开着几朵鲜红的花,像极了朝鲜战场上牺牲战友们的血。“爹,”陈援朝喊了一声,再也忍不住,扑进父亲怀里哭了起来。父亲拍着他的背,指着树上的花:“看,这是用你们的血浇灌的‘红棉’,以后每年都会开,就像那些牺牲的孩子们,永远活在咱们心里。”

七、和平年代的精神碑

几年后,陈援朝成了一名中学教师,他把抗美援朝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把那三枚红棉徽章拿给他们看。“同学们,”他指着徽章,“这不是普通的徽章,这是用信仰铸成的丰碑,是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要永远记住那些为了和平牺牲的人。”

他在学校的花园里种了一排红棉树,每年春天都会组织学生来浇水。有个学生问他:“陈老师,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还需要‘红棉’精神吗?”陈援朝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当然需要。‘红棉’精神不只是在战场上牺牲,更是在和平年代里,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担当。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就是对‘红棉’最好的传承。”

后来,陈援朝把三枚红棉徽章捐给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在展柜里,它们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长津湖的冰雪样本、上甘岭的岩石碎片,还有一封未寄出的战士家书。每天都有无数人来看它们,看那锯齿状的边缘,看那历经战火却依旧鲜红的颜色。

而红棉小院里的那棵朝鲜红棉树,早已长得枝繁叶茂。每年春天,鲜红的花朵开满枝头,像无数个燃烧的火炬,照亮小院的天空。陈援朝常带着孙子孙女在树下玩耍,给他们讲爷爷的匕首、父亲的徽章,讲朝鲜战场上的冰雕连、上甘岭的坑道。

“爷爷,”小孙女指着树上的花,“这花为什么这么红啊?”陈援朝抱起她,望着天边的晚霞,声音温柔而坚定:“因为它的根,扎在祖国的土地里,扎在无数‘红棉’用鲜血浇灌的信仰里。孩子,记住了,这红色,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魂,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精神之光。”

夕阳下,红棉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和平的土地上。而那三枚红棉徽章,此刻正在纪念馆的灯光下闪耀,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图腾,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像红棉一样,扎根信仰,绽放光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爸爸经常出差的孩子

柳三刀

扌臿辶畐的兄妹

八歧大猫

季先生的心头宝(1V1)

六根不净

父亲为傻儿子传宗接代的小说

草食龙刘晓晨

上门女婿一母三女的小说

排骨一号

楼梯间的秘密小说BY修月亮

浪里寻花